虹橋街道“一圈統配”助力老房加梯!
虹橋街道老干部活動室內,長順路81號3樓到7樓參與加裝電梯的老鄰居們見面互相問好,十幾位居民有序排隊,在認領書上簽字,在領到電梯磁卡的那一刻終于圓了電梯夢。這也是虹橋街道“一圈統配”(社區“15分鐘生活圈”)聚焦“老舊小”等民生問題,持續推動居民小區更新,進一步完善民生服務和環境功能品質的成果落地。
長順路81號建于上世紀70年代,是一梯四戶的7層無電梯住宅,60歲以上老年人有29人,80歲以上4人,老年人占比約40%。不單是老年居民,樓內許多年輕人也非常需要電梯,尤其是遇到身體不適、拎重物、搬東西等情況。看著其他小區電梯房居民的便利,81號居民的“加梯夢”日益強烈。“家里就我和老伴兩人,年紀大了上7樓實在是吃不消,加上現在國家和政府陸續推出各種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加裝電梯,我們愿意出錢加裝電梯。”于是,家住7樓的老楊成為了81號加裝電梯的牽頭人和主心骨。
現如今老房加裝電梯,政策瓶頸和資金缺位已不是再首要難題,統一居民意愿才是最難的。虹橋街道何家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方郁歡介紹,81號28戶居民情況各不相同,有的是沒有決定權的租戶,有的家住一二層,對加裝電梯沒有迫切需要。“加裝電梯工作啟動之初,為了統一居民意見、過好‘民意關’,街道、居委會沒少做居民們的工作,電梯公司也幫忙想辦法解決居民困難。”在前期征詢加裝電梯的意見時,一樓住戶擔心電梯影響到家中采光,電梯運行時會產生噪音。街道、居委會便協調第三方公司,在設計時把電梯的安裝位置在可控范圍內進行了調整,同時為一樓靠近電梯的住戶安裝了雙層隔音玻璃,加裝電梯的費用,需要每家每戶按比例出資。81號樓4樓的某住戶條件困難,一時間拿不出那么多錢。為了讓樓內的“懸空老人”盡快“落地”,第三方電梯公司主動墊付了資金。
2018年12月,長順路81號加裝電梯正式破土動工。81號樓居民成立了加裝電梯自治小組,通過加裝電梯,鄰居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了,社區居民自治也有了更堅實的基礎。中途因疫情等原因影響暫緩施工,歷時一年半,這項群眾期待的民生工程日前正式完工。
有了“頭雁”效應,何家角居民區迅速進入“加裝電梯”的快車道,安順路231弄21號的加裝電梯也將于近日竣工交付。
2019年底,虹橋街道啟動開展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行動規劃與實施工作,科學評估居住、就業、服務、出行、休閑等公共要素現狀及需求,生成“三張清單”(即短板清單、資源清單、項目清單),統籌配置一張資源精準布局的美好社區“藍圖”。
其中,針對居民區老公房加裝電梯的迫切意愿,虹橋街道將邊規劃邊推動。據了解,何家角居民區兩臺電梯移交居民使用后,虹橋街道共有5部已建成的電梯,涉及四個居委會,惠及居民106戶。此外,街道還有4部電梯已取得施工備案正在施工,31個樓棟正在努力推動。